毛澤東1960年11月19日會見了古巴革命政府經濟代表團,和埃爾內斯托·切·格瓦拉親切握手。新華社記者侯波攝1984年5月29日,鄧小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巴西總統菲格雷多。新華社記者馬俊田攝2001年4月15日,江澤民抵達委內瑞拉,查韋斯到機場迎接。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2008年11月18日,胡錦濤在哈瓦那親切探望菲德爾·卡斯特羅。 新華社發拉丁美洲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圖為巴西里約熱內盧耶穌像。新華社/路透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3日上午乘專機離開北京,應巴西聯邦共和國總統羅塞夫、阿根廷共和國總統克裡斯蒂娜、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總統馬杜羅、古巴共和國國務委員會主席兼部長會議主席勞爾邀請,赴巴西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會晤,對上述四國進行國事訪問,併在訪問巴西期間出席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會晤。
  中國和拉美國家的交往源遠流長。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領導人高度重視發展和拉美國家的關係,在拉美各國播下友誼的種子,結下了深厚情誼。
  切·格瓦拉一再謙虛地表示,他的經驗和靈感大多來自毛澤東總結歸納的游擊戰思想,“毛澤東是游擊戰大師,我只是個小學生”。
  毛澤東:影響拉美幾代政要
  從上世紀50年代起,拉美地區興起左翼革命,中國革命的成功經驗激勵和啟發著拉美的革命者。1959年,菲德爾·卡斯特羅領導古巴起義軍推翻了美國支持的巴蒂斯塔政權,建立了古巴革命政府。在古巴起義軍中,埃爾內斯托·切·格瓦拉被譽為“游擊戰大師”,而切·格瓦拉則一再謙虛地表示,他的經驗和靈感大多來自毛澤東總結歸納的游擊戰思想,“毛澤東是游擊戰大師,我只是個小學生”。
  1960年11月,切·格瓦拉率領古巴革命政府經濟代表團訪問中國,他向中方提出的一個請求就是希望獲得毛澤東主席接見。11月19日,毛澤東在中南海勤政殿會見了切·格瓦拉。切·格瓦拉見到毛澤東時緊張得說不出話來,毛澤東先開口對切·格瓦拉說:“切,你好年輕呦”,為交談營造了一種輕鬆、幽默的氣氛。
  在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左翼思潮在拉美再次風起雲涌,毛澤東的著作和文章被介紹到拉美後影響了整整一代拉美左翼青年。
  委內瑞拉前總統查韋斯特別欽佩和尊重毛澤東,他從年輕時就熟讀毛主席著作。有一次,他在講話中說,不要害怕敵人,不要害怕帝國主義,中國的毛澤東主席說過,帝國主義是紙老虎。他接著引用毛主席語錄說,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只要我們委內瑞拉團結一致,就一定能夠戰勝敵人,剋服困難,取得勝利。
  鄧小平說,中國永遠屬於第三世界,中國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命運是共同的。中國永遠不會稱霸,永遠不會欺負別人。
  鄧小平:期待出現“拉美世紀”
  中國從上世紀70年代末實施的改革開放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大大促進了中國和拉美國家之間的交往。
  1984年5月29日,鄧小平會見來華訪問的巴西總統若昂·菲格雷多時闡述了中國的對外政策。鄧小平說,當前世界上問題很多,但突出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和平問題,在核武器時代一旦發生戰爭,就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損失,要爭取和平就必須反對霸權主義,反對強權政治;第二個是南北之間的問題。發達國家越來越富而發展中國家越來越窮。南北問題不解決,就會對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帶來障礙。
  鄧小平還說,中國永遠屬於第三世界,中國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命運是共同的。即使中國將來發展富強起來,中國仍然永遠是屬於第三世界。中國永遠不會稱霸,永遠不會欺負別人。
  鄧小平同菲格雷多的講話在世界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中國永不稱霸,永遠做發展中國家好朋友的外交政策贏得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支持和贊譽。
  鄧小平曾贊揚拉美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他說:“我相信,將來也會出現拉美世紀。”
  為了學會西班牙語,江澤民不顧工作忙,年紀大,連續用七八個周末向時任外交部拉美司司長的李金章學習西班牙語。
  江澤民:西文演講拉近距離
  進入21世紀,中國和拉美國家關係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新階段。2001年4月,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對智利、阿根廷、烏拉圭、古巴、委內瑞拉和巴西等拉美六國進行訪問,在拉美掀起了一股“中國熱”。
  2001年4月6日,江澤民在位於智利首都聖地亞哥的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用西班牙語發表題為《共同開創中拉友好合作的新世紀》的演講,闡述了進入新世紀,中國對拉美的方針政策,受到與會人士的熱烈歡迎。
  當時陪同江澤民訪問拉美六國的李肇星後來在為《為了世界更美好-江澤民出訪紀實》一書作序時回憶說,為了學會西班牙語,江澤民不顧工作忙,年紀大,連續用七八個周末向時任外交部拉美司司長的李金章學習西班牙語。後來先後擔任外交部副部長和中國駐巴西大使的李金章回憶說,江主席學得特別認真,有時為了一個詞的發音會練上十來遍。
  在隨後對古巴的訪問中,時任中國駐古巴大使王成家回憶說,江澤民主席不僅在哈瓦那機場用西班牙語問候卡斯特羅,隨後在同卡斯特羅會談時用西班牙語作了5分鐘的開場白,共同的語言進一步加深了兩位領導人的情誼。
  胡錦濤表示,中國同志十分牽掛卡斯特羅的健康,他此行帶來了中國同志對卡斯特羅的親切問候。
  胡錦濤:卡翁患病專程探望
  胡錦濤擔任中國國家主席期間曾多次對拉美地區進行國事訪問和工作訪問,和拉美各國領導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2004年11月,胡錦濤對古巴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分別在22日和23日同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兼部長會議主席菲德爾·卡斯特羅舉行了兩次會晤,就鞏固和發展中古傳統友好關係達成了廣泛共識。
  2008年11月,時隔4年後,胡錦濤再次訪問古巴。當時菲德爾·卡斯特羅因為患病已經退出了古巴政壇一線,由勞爾·卡斯特羅執掌國政。胡錦濤在訪問期間在哈瓦那專程探望了菲德爾·卡斯特羅,兩人互致問候、促膝相談,在誠摯友好的氣氛中進行了長時間交談。
  胡錦濤表示,中國同志十分牽掛卡斯特羅的健康,他此行帶來了中國同志對卡斯特羅的親切問候。胡錦濤說,親眼看到卡斯特羅身體康復、精神煥發,感到十分欣慰。
  在21世紀的頭10年裡,拉美地區一體化進程蓬勃發展,這一進程得到了中方的支持。2011年12月,囊括所有拉美國家的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成立,胡錦濤致電時任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和智利總統皮涅拉表示祝賀。
  一次拉近中拉距離的訪問
  訪問巴西期間,習近平主席將出席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會晤。專家表示,習近平主席將在會晤上發表主旨講話,全面闡述中國的拉美政策,對中拉關係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中拉領導人會晤是中國和拉美領導人的第一次集體會晤,是一次開拓性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活動,也是我國整體外交的重要舉措,特別是對拉美工作的重要行動。”中國前駐委內瑞拉大使王珍說。
  外交部副部長李保東介紹說,中方倡議舉行中拉領導人會晤,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對此積極響應。
  “中拉關係近年來快速發展,但基本以雙邊關係為主。在繼續推動雙邊關係的基礎上搭建一個整體合作的平臺,已成為雙方的共同願望。”中國前駐巴西、阿根廷大使沈允熬說。
  習近平前往拉美途中
  過境希腊羅德島
  希腊總統和總理專程前來歡迎
  國家主席習近平13日抵達希腊羅德島,在前往巴西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會晤並對拉美四國進行國事訪問途中進行技術經停,會見希腊領導人,就兩國關係發展交換意見。
  習近平抵達羅德島迪亞哥拉斯機場時,希腊總理薩馬拉斯專程從首都雅典前來,並率多名內閣部長和羅德市市長到機場歡迎。習近平表示,中國和希腊都是文明古國,傳統友誼深厚,一向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幫助。這次我在訪問拉美途中過境希腊羅德島,帕普利亞斯總統和薩馬拉斯總理專程前來,這充分體現了希腊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以及希腊領導人和希腊政府對中希關係的高度重視。希腊經濟開始企穩向好,中方願意繼續向希方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同希方加強互利合作,推動中希全面戰略伙伴關係不斷向前發展。
  從北京到希腊羅德島飛行10個小時,從羅德島到巴西福塔萊薩將再飛行11個小時。
  舌尖上的拉美
  湖南人愛吃的辣椒
  “祖籍”在墨西哥和秘魯等地
  辣椒:這些年,川菜、湘菜風行大江南北,而辣椒是這兩大菜系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之一。你知道嗎?辣椒就“出生”於墨西哥、秘魯等地。1492年,哥倫布發現了這種可食用植物,後來把它帶到歐洲,再逐漸傳入其他地區。相傳,辣椒傳入我國有兩條路徑,一是經東南亞沿海傳入廣東、廣西、雲南等地,二是經“絲綢之路”傳入甘肅、陝西等地。
  玉米:哥倫布從拉美帶到歐洲的還有玉米。玉米原本是體型很小的草,後經印第安人培育多代後才出現較大型的玉米。哥倫布在古巴發現玉米後帶回西班牙,很快傳播到整個歐洲。16世紀時,玉米傳入中國。
  土豆:土豆的“祖籍”也是拉美,其人工栽培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數千年前的南美地區。公元16世紀,西班牙人把土豆帶到了歐洲。至於土豆何時、經何地傳入中國一直未有定論。
  番茄:相傳,番茄的“老家”在秘魯和墨西哥。據記載,番茄明代傳入中國,但直到清代末年,中國人才開始食用番茄。
  此外,拉美還是可可、菠蘿、木薯、煙葉、金雞納樹等栽培作物的原產地。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拉美偶像
  政壇,大眾偶像
  切·格瓦拉:很多中國人“認識”切·格瓦拉。如今,人們談起切·格瓦拉不僅想到他的革命,同時也將他和藝術聯繫在一起。當年阿爾貝托·科爾達為頭戴紅星貝雷帽的切·格瓦拉拍下照片《英雄的游擊隊員》,這張照片已成為當今複製量最大的肖像照之一,T恤衫、杯子、手機殼、眼鏡腿、鑰匙扣、打火機……隨處可見。
  埃娃·庇隆:一首《阿根廷別為我哭泣》讓中國人知道了阿根廷前第一夫人埃娃·庇隆。她深受人民愛戴,在阿有“國母”之稱。
  文學,“百年孤獨”
  加西亞·馬爾克斯:哥倫比亞著名作者、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代表作《百年孤獨》。《百年孤獨》剛一面市就震驚了拉美文壇和整個西班牙語世界,也深深影響了許多中國作家。
  演藝,獨具風情
  詹妮弗·洛佩茲:身兼演員、歌手、電視製作人和舞者數個角色,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西班牙語系藝人,多次入選美國《福布斯》雜誌“全球最有影響力100位明星”排行榜,曾被美國《人物》雜誌評為“2011年全球最美麗的人”。
  瑞奇·馬丁:拉丁搖滾巨星,1998年世界杯足球賽主題曲《生命之杯》演唱者。
  體壇,人才輩出
  貝利:1958年,巴西人在斯德哥爾摩踢出讓瑞典國王瞠目結舌的桑巴足球,貝利逐漸成長為享譽世界的球王。
  馬拉多納:1986年,阿根廷球員馬拉多納如孤膽英雄般沖向英格蘭球門並打入世紀進球,成為新一代球王。
  博爾特: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男子100米和200米世界紀錄的保持者。  (原標題:中國領導人的拉美情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04amvcl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